近日,“2023年度检察公益诉讼精品案例”第二轮评审通过名单公示,甘肃省检察机关共有5件公益诉讼案件通过本轮评审,兰州新区检察院入选3件。

2023年以来,兰州新区检察院党组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理念,在公益诉讼检察办案中牢固树立质效优先导向,以打造高质效精品案件为目标,不断提升公益诉讼检察办案的精准性、规范性。
一是在案件选择上突出精准性,从入口严把案件质量。从线索初查阶段就深入审视案件质效,全面评估案件线索的真实性、可查性,严把案件入口关,提高立案精准性。持续深化“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细化优化监督重点,精准选择党委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案件、难点案件、硬骨头案件,尤其注重办理公益受损严重、社会反映强烈、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相关部门存在职能交叉的难案,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监督的独特治理效能。2023年,兰州新区检察院办理的公益诉讼检察案件领域涵盖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个人信息保护、妇女权益保障、公共安全等领域,以高质效公益诉讼检察履职回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是在审查办理上突出精细化,全过程强化规范办案。以“可诉性”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办案质效的重要标尺,在精准立案的基础上,全过程、全流程强化案件规范性办理,切实增强案件质效。开展调查取证严格遵守《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的规定,综合运用多种调查措施和取证方式,全面、高效收集案件证据,确保公益损害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办案中认真梳理案件事实,依法厘清法律责任,有针对性提出可操作兼具可诉性的检察建议内容,以诉的标准做到监督精准、办案规范;出庭诉讼时制定周密出庭方案,完善举证质证提纲,依法依理应对法庭辩论,充分发表出庭意见,强化庭审效果,以诉得准、判得下的司法确认促进被告服判担责。
三是在办案效果上突出精优化,全方位提升办案质效。把公益得到有效维护作为办案的根本目的,运用磋商、公开听证、跟进监督、“回头看”等多种监督方式,助推整改修复受损公益,实现监督预期目标。发挥磋商增进沟通、督促履职的独特作用,积极与行政机关对公益损害问题开展磋商沟通,增强履职整改效果;坚持以公开听证凝聚工作合力,借助外脑解决公益保护难题,提升公益保护实效;树牢持续跟进监督的理念,从诉前程序到提起诉讼再到裁判执行,各环节持续跟进,确保检察建议整改落实、诉讼请求全部实现、公共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切实杜绝案件“烂尾”;常态化开展案件办理“回头看”,进一步评估整改成效,推动公益保护落地见效,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2023年度检察公益诉讼精品案例”由中国政法大学检察公益诉讼研究基地组织评审,全国检察机关共有1636件案例参评,初评通过案例716件,第二轮评审通过案例249件。评审工作启动以来,兰州新区检察院积极响应,共报送4件案例参评并全部通过初评,3件案例通过第二轮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