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检察新闻 > 动态要闻 > 正文
动态要闻

【三抓三促·铸忠诚警魂·主动创稳】兰州新区人民检察院院领导调研公益诉讼检察工作

时间:2024-01-25 来源:第五检察部  作者:印小慧 点击数:

1月23日上午,兰州新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曹永生到第五检察部调研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并召开座谈会。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肖国鹏,第五检察部全体干警参加。

座谈会上,第五检察部干警分别就2023年的具体履职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全面汇报,并对如何谋划2024年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建言献策。第五检察部负责人汇报了2023年公益诉讼检察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其他新增领域取得的办案成效和检察文化品牌建设等工作,并提出公益诉讼检察存在的短板和努力的方向。

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曹永生指出,2023年第五检察部在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干警的共同努力下,办案规模稳中有序、监督质效持续向好,案件质量评价指标考核在全市名列前茅。第五检察部履职情况有三个表现:一是工作运行规范。工作开展有计划、有步骤、有反馈,业务开展顺畅。二是业务成效明显。公益诉讼案件质量评价指标考核位居前列,“天蓝蓝”品牌被省检察院评为全省检察机关优秀检察文化品牌,检察宣传同步发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有数据、有品牌、有宣传。三是队伍素质较高。部门负责人着力强化政治引领、实践锻炼、履职激励、从严管理,检察干警尽职尽责、精诚协作、开拓创新,队伍结构优、活力强。

围绕如何做好2024年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曹永生检察长提出两点要求:

一要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一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始终抓住“学懂、弄通、做实”三个关键词,研究公益诉讼“10”个新增法定领域和其他“等外”领域,积极开展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法律问题、碳汇替代性修复在公益诉讼中的探索应用、公益诉讼惩罚性损害赔偿金的管理使用等研究,积极学习公益诉讼前沿业务知识和实践经验,提升岗位素能和履职能力。二是提高沟通协调能力。政策性强、牵涉面广是公益诉讼案件的特点,公益诉讼办案人员需要与相关部门、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协调,要正确看待个别被监督者的不理解不配合,在积极有效地沟通中阐明立场、打消顾虑、推动工作。三是提高文字写作水平。综合性文字工作是检察机关向社会宣传检察工作、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途径,文字材料写作水平体现工作思路,要从“重积累、常交流、勤提炼、深实践”四个方面提升写作能力和水平,促进检察业务承办效率、队伍素质和履职能力再上新台阶。四是严守工作纪律。纪律是管党治检的“戒尺”,要不断强化纪律规矩意识,从严自我要求,时常自我警醒,让铁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以严肃的纪律作风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要进一步凸显工作成效。一是紧紧围绕考核数据开展工作。将考核指标入脑入心再熟练再掌握,对照公益诉讼条线业务态势及案件质量评价指标,明确工作重点,持续固强补弱,全力保证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和各项案件质量指标持续优化提升。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影响力。结合考核数据,力求在更高层次上尽可能做经验交流、尽可能提升亮点工作,不断扩大公益诉讼检察影响力。三是精心选择并办好案件。坚持稳中求进提质效,聚焦重点抓办案,严格落实最高检、省市检察院工作安排部署,紧密结合新区“外向型、口岸型经济”、“陇中生态平原建设”、重大产业项目落户等区域特点,集中力量多办符合区域特点、解决突出问题、体现特色亮点、指导意义突出、树立检察权威的精品、优质、典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