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兰州新区人民检察院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全省检察长会议关于民事检察要“出精品”,行政检察要“求突破”的部署要求,通过会议研讨、工作交流等多种形式提升民行检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提炼形成五项举措不断推动民行检察工作创亮点、出品牌。

是提升检察建议刚性,跟进监督巩固成效。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针对性、权威性和影响力强,被建议单位才会信服建议、听从建议,认真整改,使有关问题能够及时妥善解决。今年以来,本院夯实检察建议质量基础,不断提升检察建议专业化水平。对发出检察建议的案件常态化跟进监督,把支持配合督促被建议单位落实检察建议作为工作的重心,不定时开展“回头看”行动,对没有及时回复的督促被建议单位及时回复,对被建议单位已作出整改的,继续跟踪了解建议执行落实情况,做到检察建议件件有回复、事事有落实,确保监督成效。
二是坚持溯源治理,以“我管”促“都管”。本院坚持从个案中探寻深层次社会治理问题,依法促进职能部门从源头到终端一体治理,针对个案办理中发现的问题,在查明事实、固定证据后,本院根据相关单位的不同职能,有针对性的发出检察建议,以依法监督的“我管”促各司其职的“都管”,通过相关职能部门以专项行动、执法检查、建章立制等方式推进治理,以个案办理推动类案监督成果向社会治理效能转化,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
三是树立数字检察思维,运用大数据提升民行检察办案质效。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运用为检察机关深度参与国家治理提供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摆脱就案办案的窠臼,帮助检察机关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推动解决深层问题,使检察履职更加能动、深入,也将更有力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数字检察思维可以交换对类案存在问题的认识,筛出个案或者类案存在缺陷的监督信息,避免通过办案自行发现、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反映、群众提出等形式导致的监督信息量较小、信息来源不畅、内容不完整等缺陷,以个案的办理基础建立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模型。本院第四检察部积极建立民事执行费不应缴而缴纳类案监督模型,人民法院行政非诉强制执行监督案件模型,院领导沟通协调调取数据信息,建模后及时运用到办案实践中,形成可以复制的民事行政检察监督“产品”。
四是参与优化营商法治环境建设,推动强省会行动在全省检察机关走深走实。检察机关要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坚持依法能动履职,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扎实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工作,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做出亮点,努力让法治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主观能动性,坚持“亲”不逾矩、“清”不远疏,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谱写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营造安全、稳定、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五是更新办案理念,加强行刑反向衔接工作机制。本院认真学习贯彻最高检《关于推进行刑双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 构建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制度的意见》,通过视频学习、会议研讨、交流学习等方式增强“行刑衔接”意识,工作中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下一步将按照上级院的部署要求,加强对不起诉案件刑行处罚衔接,实现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无缝衔接”,以检察新作为助推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共同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