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兰州新区人民检察院在新区党工委和上级院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工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履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职责使命,各项工作迈出坚实步伐,法律监督质效全面提升,为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检察服务和保障。共办理各类案件1491件。在全市检察机关各县区院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一。
一、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在坚定信念、锤炼品格、铸牢忠诚中确保检察工作正确方向
一是凝心铸魂赋能,筑牢政治忠诚。时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把党的绝对领导贯穿检察工作始终,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检察机关鲜明的政治底色,做到政治上同向、思想上同心、步调上同频、行动上同力。常抓不懈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召开党组会议24次。
二是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定信念初心。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及省委、新区党工委相关会议精神。举办了兰州新区人民检察院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通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和个人自学等形式,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习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组织干警前往永登监狱开展现场警示教育活动,近距离感受服刑人员的劳动场所、监舍等生产生活环境,听取服刑人员代表的忏悔发言,进一步使全体干警对“红线”“底线”“高压线”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直观的敬畏。
三是坚持党建引领,擦亮政治底色。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巩固深化“风清检察蓝”“正义检察蓝”“和谐检察蓝”三个党建品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党建和业务融合,进一步提升检察司法实践。形成了“一引四心”工作机制。以“书记项目”为抓手,突出“党员责任区”,努力将党支部建设成为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发挥作用强的坚强战斗堡垒。组织干警前往彩虹城、火家湾社区等地开展国家安全、防电诈、反邪教、禁毒等系列宣传活动20余次;联合火家湾社区开展“网格入户、信息登记、法律宣传”活动,切实做到党员干警力量入“网”、服务到“格”,成效显著。
二、坚持为大局服务,在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中彰显检察担当
一是维护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助力平安新区建设。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投入更高水平的平安新区建设,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和谐安全的基本诉求,严厉惩治颠覆国家政权、邪教、间谍等危害国家安全及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暴力犯罪。办理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类犯罪138件144人,突出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刑事犯罪,起诉69件130人。依法督促涉及农民工欠薪案件办理执行进度,合力惩治恶意欠薪等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办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8件8人,涉及745农民工1564万余元。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与检察监督履职相统一,办理各类涉及安全生产领域案件8件,制发检察建议4份。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全年办理涉恶线索8件,全部办结并反馈至新区扫黑办。
二是积极优化营商法治环境,推动新区经济发展。纵深推进“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提出并积极落实从“六个维度”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保障新区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批捕起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30件52人;严惩侵犯民企合法权益犯罪,监督立案1件,起诉85人。对接“包抓联”企业440家,深入了解法律需求,帮助防范化解法律风险。严惩破坏公平竞争领域犯罪,办理合同诈骗案件7件、办理串通投标案件8件,追赃挽损4.3万元。在新区综合保税区设立检察室,主动对接国际航空港等多家对外开放平台,加强法律监督和服务。搭建检企合作平台,在新区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设立“知识产权检察联络点”,以制发《工作提示函》等形式督促行政机关加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三是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构建符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向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律的“专业化法律监督+社会化综合治理+恢复性司法实践+惩罚性损害赔偿”四位一体的生态检察新模式。立案审查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线索32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16件。提升“青绿山水”描绘者公益诉讼品牌,以品牌建设带动生态环境检察提质增效;建立“检察+碳汇”工作机制,联合农林水务局等单位制定制度性文件,在全省率先制定碳汇购买指引,为涉诉企业认购碳汇提供了制度依据;建立“1+N”模式的专业化生态检察办案团队,实现案件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办理;建立生态保护志愿者体系,持续深化“检察+志愿者+网格”机制,形成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合力。
四是持续提升改革创新质效,赋能检察工作现代化。搭建“案管+技术+业务”多部门协同工作平台,明确工作职责,高效开展律师阅卷保障服务工作。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健全快速办理机制,对律师申请、投诉事项及时登记审核移送,确保3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及时答复。全年受理律师提出的阅卷申请204人次,申请变更强制措施11人次,完成率100%。牵头与新区法院、公安、民政司法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健全完善轻微刑事案件“一站式”办案新模式,受理公安机关集中移送起诉的危险驾驶案件110件,平均办案时限5天。建立健全数字检察工作机制,自行建立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5个,其中“公安刑事未结案件法律监督模型”上架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平台(全省共3个),在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推广应用,并位列全国“百强榜”。
三、坚持为法治担当,在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动履职中维护司法公正
一是深化刑事检察,当好平安新区的建设者。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共受理各类审查逮捕案件195件268人,受理各类审查起诉案件435件614人,监督立案6件,监督撤案32件,纠正漏捕11人,纠正漏诉22人,制发检察建议95件,提出抗诉案件5件。依法严惩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侵害人身权利犯罪86人;持续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打击力度,提起公诉50人,积极开展追赃挽损工作,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追赃挽损案件31件,涉及金额105万余元。全面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达93.31%,有效减少社会对立面。深化为民司法理念,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促成刑事和解案件37件,实现案件办理“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二是强化民事检察,当好民生福祉的维护者。办理各类民事检察案件55件,其中办理民事监督案件26件,办理民事支持起诉案件27件,办理民事检察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2件。检察建议采纳率和支持起诉采纳率均为100%。强化协同配合意识,公开听证办理民事检察案件6件;异地出庭抗诉1件;办理市院交办案件6件。与新区法院、市场监督局、城乡建设和交通管理局等多家单位共同联合办案出现场调解诉前纠纷4次;联合新区党群工作部、法院、城乡建设和交通管理局、民政司法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共同制发《关于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协作机制的意见》。1起起诉案件在2024年入选兰州新区202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1起民事支持起诉案件被甘肃卫视报道并拍摄成《以法为盾“检察蓝”守护“橄榄绿”》推荐至最高检向全国宣传。
三是实化行政检察,当好法治政府的促进者。立案办理各类行政检察监督案件94件。公开听证办理行政检察案件2件;受邀监督审查行政处罚案件1件;现场监督销毁假冒伪劣商品1次;参与行政复议听证会2次;参与行政处罚听证会和商讨会4次;召开并参与多家单位案件协调会6次;与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管理局、公安局、交警大队召开法治协同联动工作联席会议;与新区民政司法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活动,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线索联合挂牌督办1批73件。与新区烟草专卖局制定《关于加强行刑反向衔接协作配合的机制》;与新区经济发展局(统计局)、城乡建设和交通管理局等15家单位共同制定《关于推进行刑反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协作的意见》。
四是优化公益诉讼检察,当好公共利益的保护者。办理行政公益诉讼68件、民事公益诉讼17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7件,法院判决支持率为100%。运用“空壳公司失管及立案监督”模型,筛查出涉案线索13件,督促税务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建立涉税信息共享监管机制,形成制度闭环,从源头有效治理“空壳公司”,督促追缴税费1196万元。率先在全省建立率先建立起消费领域公益诉讼赔偿金管理制度、在兰州新区综治中心挂牌成立“公益诉讼举报中心”,促进了公益诉讼制度的创新发展。
四、坚持为人民司法,在践行宗旨、维护民益、为民纾困中守护民生福祉
一是初心不改,纾解群众急难愁盼。扎实开展“检护民生”行动。立案审查食药品安全领域刑事附带公益诉讼案件5件,同步立案食药品安全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件、公共安全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3件、安全生产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件、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件。同法院、民政、党群建立民事支持起诉协作机制,对26起案件支持起诉,帮助农民工追索劳务报酬约50万余元。加大快递配送、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在内的劳动纠纷案件监督力度,与党群、法院等5家职能单位制发《关于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协作机制的意见》。
二是勇于担当,呵护未成年人成长。发挥未成年人刑事检察职能,认真落实最高检“一号检察建议”,共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39件51人。制定《兰州新区人民检察院合适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案件刑事诉讼实施细则(试行)》,有效保护法定代理人无法或不宜到场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避免未成年被害人遭受“二次伤害”。录制的法治微课,被甘肃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永登监狱)在4个监区88间号室循环播放,取得良好的效果。强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宣传教育,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选派检察官在6所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定期开展专题法治宣讲17场次,受众学生10万余人次;举办“同舟共济·检护明天”“检察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师生代表及关护未成年成长的各界人士代表共同参与,推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同向发力。
三是多管齐下,努力解决群众诉求。积极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共接收群众信访61件,全部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实体性办结并答复。充分利用“12309”检察服务中心服务民营企业“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移送、快速办理”机制,加强与刑事、民事等业务部门的协调配合,运用检察长接访、领导包案、公开听证、律师参与等方式及时解决涉案企业的合理诉求。结合“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切实做好司法救助工作,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3件,其中2件为困难妇女案件,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共计3万元。全面推开领导干部带头办理首次信访案件、领办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工作,领导接待群众来访3件,批阅信件15件,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五、坚持严的主基调,在从严治检、强基兴检、人才强检中夯实发展根基
一是与时俱进提升业务素能。组织集中学习25次,参加分层分类培训23期108人次。6名干警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加大创新课题培育和理论研究工作。完成省市检察院立项课题10项,撰写理论文章6篇,多篇文章在《民主与法制》《甘肃日报》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注重经验总结推广,撰写编发综合类信息简报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113篇。
二是持续发力优化业务效能。认真贯彻落实最高检关于“一取消三不再”、一体抓好“三个管理”、坚持“三个正确看待”的相关要求,引领全体干警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促进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10个案件入选全国、省市检察机关典型案例、精品案件。常态化开展案件评查88件,重点案件评查覆盖率100%。
三是刀刃向内严肃纪律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持续深化作风整顿,优化实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严肃监督执纪问责。抓实轮值督查和纪律通报制度,开展检务督察4次,警示教育4次,层级廉政谈话62次。将“三个规定”情况纳入日常作风建设常态化监督内容,坚持“逢问必录”。填报“三个规定”事项33件。
四是坚定不移接受外部监督。持续加大检务公开力度,依托检察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各项检察工作信息7856条。真诚尊重、依法维护律师执业权利,推行“在线阅卷”业务,制作电子卷宗555卷,办理律师网上阅卷211次,把“最多跑一次”升级为“一次也不用跑”。自觉以公开促公正,发布案件信息623份。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检察办案活动194场,邀请听证员开展公开听证活动110场。
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2024年我院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一是服务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增强,办案理念、素质能力还不适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要求。二是检察宣传、典型案例培育以及经验做法的提炼总结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三是检察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
2025年,新区检察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甘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全面依法正确履行检察职能,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以检察新作为服务保障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大局。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以更高政治素养强基铸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的期望嘱托、关心关怀转化为做好检察工作的生动实践。旗帜鲜明讲政治,以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常态化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铸忠诚警魂”活动为抓手,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持续推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抓党建带队建促业务,积极履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职责使命。
二是提高政治站位,全力服务保障新区高质量发展。持续跟进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委、新区工委和省市检察院关于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件,全力推动省委、省政府支持强省会政策措施落地落,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服务保障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入推进保税区检察联络点实质化运行,持续做优知识产权保护。突出抓好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检察护企”“检护民生”等各项工作任务,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全力做好检察环节保平安、护稳定、促发展工作,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做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司法救助、民事支持起诉等民心检察工作,以高质效办案纾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
三是深耕主责主业,以更好履职提升法律监督质效。持续深化“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推进“四大检察”均衡发展。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开展穿透式监督。以抗诉监督为重点,提升刑事审判监督水平,着力提高抗诉能力。加强对民事生效裁判、审判活动和执行活动全流程监督,注重民事检察监督质与量的统一。加强与行政机关衔接配合,积极探索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深化公益诉讼新领域实践探索,完善协同共治公益保护格局。强化对重点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重要业务态势的分析研判,实现检察管理从数据管理向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上的转变,将宏观案件质效分析与微观案件质量评查有机结合,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实现“三个管理”和司法责任制相衔接的闭环管理。
四是聚焦重点领域,以创新育亮促进业务纵深发展。将“三个善于”贯穿于检察办案全过程,强化经验总结积累和典型案例培育,积极选树和打造特色亮点品牌。将创新育亮工作与与服务兰州新区绿色发展紧密结合,与生态环境社会化综合治理紧密结合,深化“青绿山水”描绘者检察公益诉讼品牌。加大“为民而行 法护新区”品牌赋能升级,推进轻罪治理体系实践探索,加强对掩隐罪、帮信罪、非法狩猎、破坏国家保护野生植物等犯罪的治理研究和实践探索,力争形成有地域特色的新区经验。加快推进数字检察战略,以监督模型推广应用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数字检察推动检察工作现代化的引擎作用,推进数字检察深度应用,不断提升新时代法律监督质效。持续从“稳定、开放、创新、绿色、数字、法治”六个维度极力探索检察护企新路径,高质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五是狠抓队伍建设,以更有力举措锻造检察铁军。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政治建设与业务建设,大力提升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强化队伍专业素能建设。依托“安澜大讲堂”深入推行“办案经验总结+分享”模式,组织干警上台分享工作经验。加大庭审观摩、跟案评议、案件评查工作力度,学好用活“十大业务”系列教材,引导全体干警将日常履职作为历练提升的“主战场”,不断提升法律适用、证据审查、出庭履职、诉讼监督、文书写作、综合协调及群众工作等能力,练就扎实的办案、办公、办事技能。坚决扛牢全面从严管党治检主体责任,始终把各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盯紧“关键少数”,坚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引导干警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全面推进现代化“六院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检察铁军,以新担当新作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兰州新区新篇章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