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民事检察职能作用,强化对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助力解决执行难题,力争使“纸上权益”尽快兑现为真金白银。7月11日上午,兰州新区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与新区人民法院执行局联合召开交流座谈会,旨在进一步加强双方在民事执行领域的沟通协作,提升监督质效及执行质效,共同维护司法公正与当事人合法权益。
座谈会上,双方通报了近年来民事执行工作的开展情况,解读了最高检和省检察院专项活动方案,围绕如何构建执行协作成效机制展开深入讨论,针对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达成了加强沟通、定期交流、共同制定细化标准的共识。在加大终本监督力度方面,检察机关提出主要采取以下三项工作举措。

一是创新工作模式,扩大线索来源。强化信息沟通,双方定期交换终本案件信息,实现执行与监督数据的实时互通,提升工作效率;强化数字赋能民事执行监督,切实提高线索发现能力,运用最高检“终结本次执行不规范监督模型”,筛查出法院违规终本执行案件线索,依实际情况进行监督;针对所办终本监督案件中存在的“财产线索未彻查”“执行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建立“一案多查”机制,通过依法调取法院执行卷宗、询问当事人、走访相关单位等方式,将执行违法线索与司法人员违纪违法线索同步审查。
二是凝聚法检合力,共破执行难题。牢固树立监督与支持并重的工作理念,将民事监督与法院着力解决执行难有机结合,联合法院开展涉民事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专项行动,在民事执行的监督范围、监督方式、监督程序、调阅执行卷宗等方面达成共识构建良性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办案理念,综合运用公开听证+司法救助+民事和解等方式推进司法办案和矛盾化解,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获得感。
三是立足监督职能,破解“终本不终管”。新区检察院结合专项行动和法院执行现状,归纳目前法院执行存在的类型化问题,由“个案监督”转化为“类案监督”,制发检察建议,深入监督破解执行难题。新区人民法院强化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监督管理的工作规范,着力破解“一终了之”“带病归档”现象。
新区法院执行局负责人介绍了新区法院执行案件以及民事终本执行程序案件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当前办案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表示将积极配合检察机关做好涉民事终本执行监督专项工作,推动民事执行全程监督协作配合机制落地落实,法检两院要以此次专项活动为契机,协同推动解决执行难题。
强化民事终本程序监督,本质是平衡“执行效率”与“权利保障”的治理命题。法检两院需以信息共享破除数据壁垒、以智能监督替代人工筛查、以协同问责倒逼规范行权,方能破解“程序空转”困局。最终通过每一起终本案件的“阳光化”处理,让司法公信力在“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