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兰州新区人民检察院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履行民事行政检察监督职能,充分运用政治智慧、法治智慧、检察智慧,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司法理念,聚焦营商环境“痛点、难点、堵点、重点”问题,以“三个三”举措打造护航民企工作矩阵,积极探索创新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举措,将办案和工作模式从“单打独斗”转化为“协同配合”“共享共治”,以法治力量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书写优化营商环境的“检察答卷”。
一、探索“三种宣讲”工作模式,讲好护航民企检察好故事
兰州新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充分发挥民事行政检察职能,采取法律咨询、专题讲座、以案释法、检察建议等多种方式,及时掌握企业对司法服务的需求,探索“宣讲+”工作模式,积极拓宽服务渠道,立足合规经营法治巡讲,为80余家企业提供合规经营“法治体检”,助力企业合规经营溯源治理,保障企业健康发展。一是搭建工作平台,打造检察宣讲团。成立兰州新区人民检察院合规经营宣讲团,选派10名合规经营领域办案经验丰富的检察官作为巡讲员,精研宣讲内容,汇编合规经营法律法规“一本通”,针对合规经营领域的不同特点,结合近年来重点行业领域合规经营事故犯罪办理情况,组织专题研究,重点梳理危险化学品、建筑工程、道路运输、汽车配件加工、高空作业等五大行业领域合规经营风险点20余条,形成宣讲稿样本,着力修炼内功,通过业务研讨、同堂培训等方式,围绕涉企合规经营犯罪案件办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讨、交流,不断提升巡讲员办案业务能力和水平,同时邀请民营企业代表、机关职能部门人员共50余人参加“检察护航民企发展”主题检察开放日活动,“零距离”接触办案环境,“面对面”了解检察工作,为企业家们献上丰盛的“法治套餐”,架起了与民企的连心桥。二是找准工作路径,拓宽宣讲覆盖面。紧扣宣讲主题,提升宣讲内容精准性,以案释法,引导企业落实合规经营责任,吸取重大事故的教训,同时注重宣传效果,努力做到“宣讲一次,教育一片”。落实重点行业专门讲、涉案企业个别讲,广泛收集合规经营领域典型案例,与行政执法部门联合深入工厂、建筑等高危行业,联合兰州新区栖霞中心社区、彩虹城社区等单位共同举办了“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受邀为甘肃银行兰州新区支行全体职员讲授主题为“增进法律素养 防范职务犯罪”的普法教育讲座,积极做到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宽领域的法治宣传,主动问需于企,创新宣讲形式,丰富服务内容。三是延伸工作职责,检验宣讲成绩单。积极延伸办案职能作用,协调帮助解决民营企业因案件引发的生产经营困难,选任重点企业、小微企业管理人员、法务人员等为“企业观察员”,建立内部风险“吹哨人”制度,开展联合检查,向企业和检察机关及时通报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难题和法律风险,助力落实企业合规经营宣讲成果。宣讲团成立以来,共走访企业1121户,现场提供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59户,第四检察部办理相关案件线索10件,立案监督7件,其中涉民事执行监督线索2件,需协调事项1件,延伸宣讲效果,加强调研分析,摒弃“坐堂问案”、“就案办案”传统思维模式,积极“走出去”,问计于企、问需于企,找准检察服务着力点,通过宣传小切口反映企业大问题。
二、通过“三个常态”优化保障,有效增强民企司法获得感
一是走访调研常态化。本院第四检察部找准服务民企的“突破点”,找准服务民企的“切入点”,找准服务民企的“着力点”,组成服务队伍深入企业调研,将重点企业确定为检察院的调研联系点,由企业选派专人为联系人,积极打造“信、访、网、电”四位一体接访体系,制发院领导精准服务民营企业工作实施方案,坚持定期服务、主动服务,明确以检察长为首的院领导对接民营企业,制作“企业家避坑秘籍”大全,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有效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全要素”净化经济发展法治营商环境,院党组走访民营企业43次,实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3件。二是沟通协作常态化。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建立健全检察机关与工商联沟通联系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定期会商、服务民营经济检察工作站等机制平台,当好“老娘舅”,建立健全检企沟通联系长效机制。同时积极向党工委汇报工作,继续加强与监委、法院、公安、司法、工商联等单位联系,建立工作协作机制,形成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合力,以“我管”助推“都管”。兰州新区人民检察院会同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与兰州新区民政司法和社会保障局,3家单位多次沟通和协调,经过不懈努力期最终共同制定《兰州新区行政检察与行政执法监督衔接协作机制》,为解决兰州新区历史遗留问题,服务兰州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巩固兰州新区改革发展成果贡献了检察力量和检察智慧。三是司法服务常态化。本院第四检察部坚持保障企业发展权益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并重,制定出台以“两必听两必见”为主要内容的涉企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办理指导意见,搭建服务民企“绿色通道”,探索出了“支持起诉+庭前调解+法律援助”的工作办法,建立了兰州新区涉劳动者权益纠纷诉前调解机制,为民营企业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同时坚守客观公正立场,审慎妥善处理企业、劳动者、行政机关之间的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案件。2022年春节前,检法“携手”为农民工讨薪,检察院支持起诉,欠薪“包工头”筹措到资金5万元,并当场支付给农民工,剩余近6万元工资,由用工民营企业合法代付,帮助27名农民工要回“血汗钱”,充分运用支持起诉手段帮助弱势群体维护合法权益,充分保障民企发展权益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并重。
三、推进“三大工程”同步建设,夯实基础追求极致增质效
坚持抓住关键、选准载体,部署开展“三大工程”。做优“质效工程”。围绕最高检“质量建设年”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司法办案谦抑、审慎、善意理念,坚持依法办案,讲究办案方式,真正做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最大限度降低司法办案对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负面影响,综合施策,精准用力,着力提升检察工作效率、质量和效果。例如本院办理的一起民事执行监督案,执行4年之久的借款合同纠纷在本院的监督下实现检察和解,促使一民营企业90万元的执行款全部实现债权。做强“铁军工程”。针对司法理念转变不到位、司法政策把握不精准、日常沟通联络不主动等问题,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省委“能力作风建设年”部署要求,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持续锻造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检察队伍,制定并落实巩固党史学习教育和检察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落实措施,持续开展肃清流毒影响工作和执法司法顽瘴痼疾排查整治,铸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检察铁军,推动锻造本领高强、业务精湛的检察队伍,2名在编民行干警分别入选甘肃省检察机关民事检察人才库和甘肃省检察机关行政检察人才库,在甘肃省检察机关首届行政检察业务竞赛中1名干警荣获一等奖。做实“提升工程”。围绕最高检“基层建设深化年”部署要求,针对基层民事、行政检察仍较薄弱的问题,聚焦发展难题开展“大研讨”,围绕素能提升开展“大学习”,采取“一院一策”等方法,推动形成“先进更先进、中间争先进、后进赶先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增强能力提升本领。本院第四检察部紧盯检察人员能力素质跟不上、不适应的突出问题,部署开展“大学习、大研讨、大培训、大练兵”活动,制定专项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全面提高涉企案件监督质效,实现简案快办、繁案精办,把解决问题放在首位,牢固树立“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理念,助力民企摆脱累诉,让矛盾“止于至善”。